筆墨宣染 ‧ 四時竹語 陳清貴《四季彩竹》《墨竹八態》演繹當代水墨之道(二)

【本報記者田少畇報導】在當代水墨畫壇中,極少有人能以一筆一墨,既承襲傳統筆法之精髓,又能融合當代視覺語言,為觀者帶來心靈層次的震撼與共鳴。被譽為「一代竹癡」的墨竹畫家陳清貴老師,便以其獨特的「宣染技法」,將筆墨與宣紙交融成詩,於《四季彩竹》與《墨竹八態》兩大系列作品中,開展出深具文化厚度與審美價值的竹藝世界。

不同於一般書畫以線條勾勒為主,陳清貴老師採用極需功力的「宣染」方式進行創作──她運用宣紙特有的吸墨性,讓墨與彩於紙上自然鋪散,渲染出竹幹與竹葉的光影變化,達到濃淡乾濕、虛實相映之間的動人層次。此種技法需畫者具備高度的筆墨掌控力與對時間節奏的敏銳感知,一旦落筆便無退筆餘地,筆筆皆成定局,極富挑戰。
在《四季彩竹》系列中,宣染技法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春竹初綠、夏竹茂藍、秋竹微黃、冬竹凝霜,皆透過水與墨、彩與紙的交互滲化,自然顯現竹之質感與四時節氣的氛圍轉換。觀者彷彿置身於流動的竹林意象中,筆下的色彩並不張揚,卻蘊藏著強烈的季節情感與生命詩意。

而《墨竹八態》系列則將寫竹技法推向精神層次的表現。陳清貴以八種竹之動態作為精神意象的載體,每幅畫皆造出獨立且深邃的竹神氣象,以留白與空靈的氛圍,觀者凝視良久,猶如自我對話般沉澱。
藝術評論指出,陳清貴的宣染風格,已脫離「技法性」的層次,轉而進入「詩性精神」的表現。她以宣紙為媒,讓墨色自然而然滲入畫境、心境與意境,這種由筆導氣、由氣生象的創作方法,正是傳統文人畫的精粹,也是當代東方藝術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
陳老師曾坦言,創作《四季彩竹》與專研《墨竹八態》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無數次與宣紙、與水墨對話的歷程。她並不刻意控制每一滴墨的去向,而是在寧靜中感受筆與紙之間的呼吸節奏,進而與竹之生命律動相通。這樣的創作態度,也正是她畫作深具感染力的關鍵。

在收藏層面上,這兩大系列亦受到專業藏家青睞。宣染技法本身即有高度藝術完成門檻,而陳老師又以主題性強烈、構圖多樣化的方式組構整體系列,使《四季彩竹》與《墨竹八態》不僅具備美學陳列的觀賞價值,更具有長期保值與文化傳承的潛力。
從宣紙一隅揮灑而出,陳清貴老師為當代水墨書寫了一則靜謐而深刻的故事。她用宣染捕捉時間流轉,用竹影映照人心,讓東方傳統藝術在當代語境中再度綻放生命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