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灣新創Linker Vision於2024 NVIDIA GTC大會 引領智慧視覺新時代
2024-03-26
北門三寮灣社區介紹特殊的關水農法及結合提供過境候鳥覓食與棲息的空間。(記者邱仁武翻攝)
蘆竹溝社區以養蚵為主要產業,在地居民透過關注光電議題凝聚共識。(記者邱仁武翻攝)
【本報記者邱仁武台南報導】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及國立東華大學邀集社區組織、民間團體、學術機構、綠色企業等單位所組成,協助在地社區和原住民部落從事「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和海景」保全活用的在地行動的「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昨天實務工作者交流工作坊,造訪台南北門三寮灣及蘆竹溝等社區,里山里海的社區夥伴充分體現了「社區韌性」,也在三合一政策下看見公私協力的新亮點。
昨天是里山里海夥伴實務工作者交流工作坊第2天,實地踏查北門三寮灣與蘆竹溝社區,由深耕駐點團隊分享在地的人文背景、傳統產業與產業結構變遷衍生的環境問題,並探討如何透過多元行動協助改善當地生產、生態及社會結構,打造里海韌性社區。
三寮灣社區以東隆宮作為當地傳統信仰中心,當地使用「關水」農法耕種紅蔥頭,減少土地鹽分與抑制雜草生長,同時提供秋過境候鳥覓食與棲息的空間,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友善農耕生產地景。蘆竹溝社區以養蚵為主要產業,在地居民透過關注光電議題凝聚共識,爭取更合理的生活空間使用與永續發展權益,並藉由社區培力打造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共榮韌性社區。
嘉義分署長李定忠表示,這次三合一實務工作坊踏查臺南的里山里海社區,感受到在地居民因應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及地方事務不斷調適的生活方式,為生態保育、產業保存、社區活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