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殖技術成熟 TFC「5週年」成功發表3500位試管嬰兒順利求子歷程
【本報記者鐘翠珠台北報導】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成立5週年,已有近3500名的試管嬰兒成功案例,對如今出生率低靡不振的台灣來說,無疑是一項令人振奮消息,TFC不僅擅於幫助高齡、不孕症患者,不少「罕見疾病」病友更在TFC的協助下順利求子。
葉小姐因家族性遺傳罕病「色素失調症」,2度自然懷孕皆忍痛引產,因此尋求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協助,透過第三代人工生殖技術後,終於順利求得大寶,目前更順利懷上二寶,完成人生願望。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醫師、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呼籲,政府應放寬「補助次數」、「植入胚胎數限制」等40歲以上女性試管療程補助限制。
因罕病2度引產,TFC透過第3代人工生殖技術順利得子
葉小姐表示,自身有家族性遺傳的罕見疾病「色素失調症」,在諮詢遺傳科醫師後,知道有個案也能自然懷孕生下健康寶寶,因此決定透過自己努力。第一次自然懷孕時密切監測,第10週就進行絨毛膜採樣檢驗,不幸地胚胎仍出現罕病帶因染色體,在醫師建議下於第12週引產;休息半年後,備孕2個月再度受孕,仍不幸以相同的結局告終,婦產科醫師在第二次引產時就建議,「要不要嘗試人工生殖?」因此夫妻倆選擇來到胡玉銘醫師的診間。
胡玉銘院長表示,對於葉小姐此類罕見疾病基因攜帶者而言,傳統自然受孕存在50%的遺傳風險,甚至可能無法活產,帶有色素失調症基因的胚胎,在發育時會出現結構性異常,即使出生,發病後可能造成牙齒發育不全、視力不良甚至失明等狀況,使許多家庭面臨艱難的生育抉擇。
隨著人工生殖技術的進步,其實是能夠解決這類問題,胡玉銘院長指出,透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避開帶因胚胎、降低罕病遺傳風險,因此葉小姐即使帶有罕病基因,同樣能夠生出健康寶寶。PGD技術讓對罕病病友有了生育希望,也替罕病家庭一圓求子夢。
經歷2度自然懷孕的挫敗,葉小姐與丈夫彼此討論後,不希望再經歷引產的傷痛,因此決定走人工生殖這條路。葉小姐表示,在試管療程中一共取得23顆成熟卵子,並全部成功受精,18顆胚胎成功發育成胚胎,進行罕病PGD篩檢後9顆通過,最終PGS檢測後確認有3顆可植入的健康胚胎。而葉小姐也順利在2021年順利生下大寶,去年回到TFC再度植入健康胚胎,預計今年下半年迎接二寶。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醫師
TFC成立5周年,為台灣帶來近3500名新生兒,全球近50國患者慕名而來
不僅幫助罕病患者,TFC成立5年來,已迎接超過2700名新生兒的誕生,同時,700多位寶寶正孕育在媽媽的肚子中,即將出生。台灣試管嬰兒之父、TFC創辦人曾啟瑞醫師表示,TFC創立初期適逢新冠疫情,當時許多民眾對大醫院卻步,而TFC格外寬敞的空間與超級A辦的特殊換氣系統、完整防疫措施配套,成為患者安全且信賴的選擇。
曾啟瑞醫師表示,全球許多國家的不孕症治療因疫情中斷,但TFC依舊能夠提供穩定的服務,替台灣的生育率貢獻了許多新生命。自2019年,TFC成立第一年僅7個國家的不孕症患者來到TFC求子,2025年到訪TFC的國際患者已高達48國,再再顯示台灣生殖醫療技術全球頂尖,TFC也自許朝向亞太地區的標竿生殖中心努力。
曾啟瑞醫師指出,TFC追求研究量能與熱情,醫療團隊在生殖醫學領域持續耕耘,5年內發表超過60篇研究論文。同時,根據最新統計,TFC全齡植入懷孕率已達到57.2%,遠高於全台平均的43.8%,同時可順利活產寶寶的比例超過7成;全齡活產率已達45.5%亦高於全台的32.5%。TFC幫助無數高齡、卵少及困難病例的完成生兒育女的人生夢想。
未來,TFC將持續朝「簡化治療,減輕患者壓力」目標前進,扭轉社會對不孕症治療痛苦且昂貴的既定印象。曾啟瑞醫師表示,目前不孕症治療中「針劑」是最容易令病患身心俱疲的大魔王,因此透過充足的臨床經驗,「減少打針」將成為趨勢,也是致力的目標。
同時,TFC與臺北醫學大學深化合作,推動AI在生殖醫學的應用,透過AI技術提升胚胎著床率。TFC也積極布局國際,與越南醫學機構合作,培育當地人才,將台灣世界領先的生殖技術推向東南亞,幫助更多家庭圓夢。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
國健署試管嬰兒補助,40歲以上女性反受歧視
「40歲以上女性平均需取得5顆胚胎才有1顆健康的胚胎可植入。」曾啟瑞醫師指出,現行國健署補助規則下,難以貼合社會現況,試管嬰兒補助政策跟不上高齡族群的實際需求,尤其,近來臨床上40歲以上女性大幅增長,卻反而減少補助次數,自6次減半為3次,在不友善政策的歧視下,許多有能力、有意願養育小孩的家庭,最終只能無奈放棄。
胡玉銘院長則表示,從醫40多年來,臨床上見過許多高齡女性在求子過程中的艱辛,不僅需要承受生理與心理壓力,還需額外支付高額的檢測與療程費用。目前帶有年齡歧視的補助政策,對於在職場上有成就、長期納稅的女性來說,未充分考量她們的需求,導致她們在生育選擇上面臨更大的經濟負擔。
胡玉銘院長表示,對40歲以上的備孕女性而言,每一顆卵、每一顆胚胎都極其珍貴,若要在3次的政府補助內提高懷孕率,需透過胚胎檢測技術,例如PGS、PGD檢測,以確認胚胎品質,透過「精準植入」方式提升成功率。然而,這些檢測與額外療程費用目前皆需自行負擔,進一步增加高齡女性的生育壓力。
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則建議,若政策方面無法將40歲以上女性的補助次數從3次提高至6次,則可考慮調整「植入胚胎數」的限制,將目前每次2顆的上限適度提高,以提升懷孕成功率。
黃馨慧醫師說明,年輕女性的卵子若植入1顆以上,較容易發生多胞胎,但40歲以上女性的卵子品質相對低,現行每次植入2顆的限制,成功率非常低。建議政策可開放第3天的胚胎植入上限為4顆,而第5天的胚胎則維持2顆植入的規範,以兼顧降低多胞胎率並提升高齡女性的懷孕成功率。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
試管補助3次用罄 個案無奈放棄求子
黃馨慧醫師分享一名個案,吳小姐44歲進行凍卵療程,半年後進入婚姻開始試管療程,囿於國健署高齡試管補助限制,歷經3次試管嬰兒療程皆未能成功,補助次數已用罄,但仍希望能夠求得一子,於是跟個案討論是否要使用捐卵,但考量費用與身體負擔等等,目前吳小姐只能中止求子之路。若有足夠的補助挹注、放寬植入顆數限制,其實能夠讓更多「想生、有能力養育」的族群為台灣出生率貢獻心力。
曾啟瑞醫師表示,目前的補助政策雖然有助於減輕不孕夫妻的經濟負擔,但對40歲以上的女性而言,補助次數的限制與植入胚胎數量的規範,使得她們在求子過程中仍需承擔較高的壓力,甚或是因經濟因素而無奈中途放棄。盼政府可適度調整補助規則,朝向提高補助次數,或放寬胚胎植入上限,以提高懷孕成功率,讓每位求子女性都能獲得更公平的生育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