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灣新創Linker Vision於2024 NVIDIA GTC大會 引領智慧視覺新時代
2024-03-26
台南區農改場舉行「雜糧研究成果」發表會,場長羅正宗介紹落花生、玉米、高粱、胡麻等雜糧作物創新品種。(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為推廣雜糧作物品種研發與加工技術推廣,研發成品有花生、玉米、高粱、胡麻等雜糧作物創新品種,將有助成為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今(15)日舉行「雜糧研究成果」記者會,介紹農場改在落花生、玉米、高粱、胡麻等雜糧作物創新品種,及國產黑豆加工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展現農場改在提升糧食自給率和推動產業升級上的成果。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長羅正宗指出,台南區農改場為應對極端氣候的挑戰,經多年研究推出多項優良品種。有釀酒高粱台南7號與台南8號具有極強的耐旱性,生育期可無需灌溉與噴藥,且出酒率高,酒質佳,推廣面積已達2400公頃,並與金門酒廠簽訂契作,為農友提供了高效益作物選擇。硬質玉米新品種台南31號和台南32號具備抗旱、節水及抗葉斑病等特性,能與釀酒高粱、大蒜進行輪作,成為水稻之外的另一作物選擇。落花生方面,台南9號和台南14號自推出以來即為市場主流品種,近年再推出蒸煮後仍能保持紅色外觀的台南19號,以及國內第一個具高油酸特性的台南20號為國產花生的多元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胡麻台南2號,為國內第一個具低落粒特性品種,配合機械化採收,成功降低生產成本41.1%,提高淨收益達142%,此品種的推廣將大幅提升國產胡麻的產業效益,進一步促進雜糧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羅正宗強調,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農村人力不足的挑戰,台南區農改場將持續於耐逆境、多元化的雜糧品種選育,並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推動機械化生產以提升產業競爭力。未來,該場將結合自動化與智能化技術,期望打造新世代的產銷體系,確保農民收益,與農友攜手共創永續農業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