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灣新創Linker Vision於2024 NVIDIA GTC大會 引領智慧視覺新時代
2024-03-26
呂詠昕強調幽門螺旋桿菌除菌後仍有再感染風險!建議患者除菌後須注意個人生活及飲食之衛生型態改善。(記者顏大堡攝)
【本報記者顏大堡台南報導】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高達90%的胃癌和幽門桿菌感染有關!衛福部新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呂詠昕說,俗稱幽門桿菌的「幽門螺旋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幽門桿菌確切的傳播途徑雖尚未定論,但已知幽門桿菌最重要的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透過篩檢及根除幽門桿菌,可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達到預防的效果。
呂詠昕指出,幽門螺旋桿菌一開始會造成慢性胃炎,如果沒有接受治療,可能進展成較嚴重的胃炎,比如說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腸化生等癌前病變,再下一步就會進展成胃癌。幽門桿菌患者有90%的人會出現慢性胃炎、10%會發生胃潰瘍、10%會發生十二指腸潰瘍1-4%會發生胃癌胃酸逆流、上腹痛。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因此,透過幽門桿菌篩檢,不僅是保護個人、更是保護一個家族的健康。
呂詠昕表示,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陽性,建議接受除菌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10-14天的鉍劑四合一治療或14天之非鉍劑四合一治療。部分的病人在除菌治療期間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包括嘴巴有苦味、噁心、嘔吐、頭暈、腹部不適、腹瀉、食慾不佳等,服用鉍劑的人,排便顏色會較深,甚至是黑便,此為鉍劑代謝後的變化,非消化道出血。若病人出現嚴重無法忍受的副作用,以及全身紅疹、搔癢、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則建議盡快停藥,回門診調整藥物種類。
呂詠昕強調,由於家庭成員的交互感染亦是「再感染」的原因之一,建議帶菌者成功除菌後,須注意個人生活及飲食之衛生型態改善,同住的家庭成員亦可考慮接受篩檢,以降低新感染或除菌者再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