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腸病毒來攪局!林舜峯:打疫苗、勤洗手、提升免疫力讓孩子快樂放暑假

2024-06-27 17:31:52 顏大堡 記者

林舜峯呼籲嚴防腸病毒來襲,打疫苗、勤洗手、提升免疫力讓孩子快樂放暑假。

【本報記者顏大堡台南報導】新冠疫情防疫鬆綁後,今年4月起腸病毒疫情有明顯增加趨勢,柳營奇美醫院兒童胃腸科主任林舜峯指出,每3~4年會有一次腸病毒的大流行,加上近幾年嬰幼兒接觸腸病毒機會減少,有抗體的人不多,要特別留意避免大流行及減少重症發生,預防腸病毒最重要的方法打疫苗、勤洗手、提升免疫力讓孩子快樂放暑假。

林舜峯表示,腸病毒包含幾十種的病毒型,常見且要注意重症的大致有三類,分別是「手足口病及?疹性咽峽炎」,以A71型及克沙奇A型為主,症狀為發燒、口腔、手、腳有水泡,重症個案大多是這類型,以腦炎、腦膜炎表現。第二類為「感冒症狀,但重症時以肢體麻痺表現」,以D68型為代表,台灣2017年有流行過,當年有12例重症個案最多,因初始症狀像一般感冒或肺炎,故較難事先注意重症前兆。最後則是「新生兒腸病毒」,以伊科病毒及克沙奇B型較常見,大部分以發燒、躁動不安、倦怠、食慾不振或以呼吸道及腸胃道不適等非典型的症狀表現,重症時會出現敗血症、心肌炎、肝炎、腦膜炎、腦炎等症狀。此類型也難在初期就診斷腸病毒感染,往往是住院檢查報告異常或重症發生才會進一步檢查確認。

林舜峯指出,腸病毒患者在發病前幾天便具有傳染力,發病後的1周內傳染力最強,由於腸病毒有幾十種的病毒型,感染某種腸病毒後,再感染其他病毒型腸病毒,並不具免疫效果,國內腸病毒疫情重症發生以A71型居多,台灣目前上市的腸病毒疫苗只針對A71型有保護力,其他型別目前仍無疫苗可以預防。

林舜峯說,每年4~9月是腸病毒流行期,雖然暑假期間不會在學校中散播,但開學後往往會再有一波高峰,雖是暑假期間也不能輕忽,因為暑假期間前往安親班、參加夏令營或是出外遊玩時,隨時要注意避免感染腸病毒,尤其小心5歲以下嬰幼兒感染腸病毒轉重症機率較高,若疑似腸病毒感染,請家長先就醫確認,做好隔離措施並注意重症前兆,不要讓腸病毒打亂快樂的暑假時光。


林舜峯呼籲,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近2~3年嚴格的防疫措施讓腸病毒感染大幅漸少,但自2023年逐漸解封,加上以往每3~4年會有一次腸病毒的大流行,但目前為止已經很多年沒有較大的流行。但由於近幾年嬰幼兒接觸腸病毒機會減少,有抗體的人不多,依疾病管制署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起就診個案較前幾年增加,儼然已進入流行期,並且已有4例重症案例,因此要特別留意避免大流行及減少重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