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B肝不追蹤將導致肝硬化、肝癌!一生至少接受1次B、C型肝炎檢查保健康

2024-03-08 15:54 顏大堡 記者

【本報記者顏大堡台南報導】WHO會員國於2016年達成於2030年慢性B、C型肝炎感染者減少90%、且B、C型肝炎死亡減少65%,應治療慢性B、C型肝炎病人有80%得到治療共識,台灣則訂出2025年達標的目標,衛福部新營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邱立權表示,B型肝炎若不追蹤,容易導致肝硬化、肝癌,其中每年有超過5千人死於肝癌,民眾可透過政府補助篩檢或其他檢查,一生至少接受1次B、C型肝炎檢查,除了保障自身健康外,也能有效預防肝炎傳播。

邱立權指出,根據統計資料發現,台灣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其中,慢性B型肝炎就高達70%,而慢性C型肝炎則佔20%,台灣目前約有200萬名慢性B型肝炎患者,是台灣最主要的肝硬化、肝癌發生原因,並造成每年超過5000名肝癌死亡,同時也耗費最多醫療資源。慢性B型肝炎患者中,有20%患者進展為肝硬化,之後每年5%~8%的人進展為肝衰竭、以及每年2%~4%的人進展為肝癌。

邱立權表示,台灣40歲以上成人B型肝炎帶原率約為15%~20%,40歲以下則小於1%,主要傳染因素為母子垂直傳染,受感染者年紀越小,越容易成為慢性帶原者,其中,新生兒感染約90%會成慢性帶原者,5歲以下幼兒感染約25%~5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但成人感染成為慢性帶原者危險性約在5%以下。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血液傳染,其中有40%~50%是經由母子垂直傳染,其他途徑包括輸血、共用針頭或注射器、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共用牙刷或刮鬍刀及性行為。其傳染力是愛滋病毒的50~100倍、C型肝炎的10倍。

邱立權說,去年10月起衛生福利部放寬口服B肝抗病毒藥物給付範圍,不僅降低肝指數異常門檻,也降低肝纖維化門檻,讓更多病患能接受治療,然,B型肝炎無法以藥物根除,但可藉藥物控制,患者往往在病情回穩後,而疏於追蹤治療,導致病情復發,建議B型肝炎患者儘管病情回穩,至少每半年應追蹤一次,隨時掌握病情,因為藥物治療與定期追蹤疾病進程同等重要。

邱立權強調,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有人感染B型肝炎而不自知,建議善用成人預防保健中B、C型肝炎篩檢,45至79歲(原住民提早至40歲)終身一次,一生至少接受1次B、C型肝炎檢查,除了保障自身健康外,也能有效預防肝炎傳播。

邱立權強調藥物治療與定期追蹤疾病進程,對B型肝炎患者是同等重要。(記者顏大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