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利用數位輔助提升植牙精準度及降低取模恐懼
牙科治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極度恐懼看牙又進食難,數位導板植牙重拾笑容及美味人生
【本報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案例:『38歲王先生,長期害怕看牙,五年前因為牙齒外飆、搖晃、走位,以及吃東西時感到困難,因此下定決心想要整理牙齒,經過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牙醫部?復科主治醫師葉松穎診斷後,大部分的牙齒因嚴重牙周病無法保留,再加上病人比較無法接受傳統活動假牙,因此透過牙周、矯正、?復的合作治療,將剩餘牙齒恢復整齊以及重建好地基後,透過數位導板植牙方式進行多顆植牙植入,完成假牙製作,最後終於重拾笑容以及咀嚼功能。』
「醫生!我牙齒有蛀牙,在前一個診所牙醫師的建議下,建議我到大醫院進行植牙的治療,但是我要跟你說的是如果你要用取我的牙齒模型,我會比較容易“反腹”(台語)=反胃(華語)。」
「醫生!植牙為什麼會需要手術模板呢?傳統導引板和靜態數位手術導引板又有什麼不同呢?我能不能省下這筆費用呢?」
「醫師!是否我選擇了數位化植牙流程,我是否能植牙後永遠高枕無憂呢?」
面對病人取模的恐懼、植牙手術導板的選擇,以及選擇了數位化植牙後的照顧,是葉醫師在診間被植牙民眾諮詢最多的問題。
奇美醫院牙醫部?復科主治醫師葉松穎指出,許多民眾有心想要植牙,但是卻抱持的傳統取模的恐懼,有的人是害怕材料在口裡的味道,甚至有的人是只要印模牙托放到後牙區就會容易反胃。曾有學者針對進行牙科治療的一群病人做過研究,了解他們對於看牙是否曾有嘔吐的經驗,結果顯示將近一半的人至少有一次的經驗。有的民眾會因為這樣的問題困擾糾結,而不太想進行牙齒的治療。
為此,奇美醫院牙醫部引進無線口內掃描機(口掃機),只要病人沒有張口受限的問題,可透過口掃機讓取模時間更快速,並讓假牙的設計和製作得以數位化,不僅有效增加病人的舒適感,同時減少傳統手工印模的繁複過程及誤差。
首先民眾需先了解什麼是傳統手術植牙的流程。牙醫師從資料收集、電腦斷層影像拍攝、手術規劃、植牙植入、假牙的製作等作業,會利用印模材取出一個實體的模型來進行手術導引板的製作。傳統的手術導引板會放上不透放射線材料(如:馬來膠、鉛條、金屬管等)標示牙齒的中心位置,接著會請病人戴上手術導引板進行電腦斷層拍攝,並針對個案進行個人化的植牙手術規劃。手術時,醫師會根據臨床實際情形,做植牙方向的調整,必需仰賴手術醫師的經驗以及技術。
奇美醫院牙醫部?復科主治醫師葉松穎說明,隨著牙科數位化的進步,在數位植牙上可以分成「數位導航植牙」以及「數位導板植牙」兩種不同輔助模式,植入的人工植體目標位置是一樣的,但在手術中,數位導板植牙無法像數位導航植牙一樣可即時且反覆精準地控制深度、位置及角度,若大範圍缺牙,恐致導板較不穩定而影響精準度。
「數位導板植牙」的方式是將傳統模型利用桌掃機進行數位化,或是利用口掃機取得口內數位模型,接著利用植牙導板設計軟體結合數位模型以及含有地圖資訊的電腦斷層資料的疊合,在軟體上規劃出植牙擺放的角度與位置,再利用3D列印機打印出靜態數位手術導引板。手術醫師手術時,就像高鐵開在既定的軌道上,因為已經規劃好目的地,手術醫師就可以比較精準地將植體植入到已規劃的位置。等到植體與骨頭整合好後,牙醫師就可以取模進行假牙的數位化設計、製作以及裝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