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殺手肝癌 BC肝炎、脂肪肝要小心 洪鈞培講座 

2023-06-19 16:33 吳思儒 記者

台灣肝癌為奪命第二癌,平均每小時就有一人死於肝癌。亞太肝癌主因為B、C型肝炎,國人罹患肝癌七成為B肝患者,C肝患者約占二成;醫師表示,會根據腫瘤大小、位置、數量、有無轉移等,擬定個人化治療策略。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癌症防治‧掌握先機」公益系列講座,邀請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教授主講「肝癌防治‧掌握先機」。

  

台灣肝癌症致病主因:北部→肝癌患者以B肝為主。西南部→C肝、脂肪肝盛行。東部山區→致病原因多為酗酒或肥胖。離島澎湖→盛行因食用發霉穀物而引起的肝癌。

   

B型肝炎是由於肝臟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疾病。過去台灣每5~6人就有1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後來受惠於B型肝炎疫苗政策與公衛推廣,全台B型肝炎帶原者已逐步減少至不足200萬。多數成人感染B型肝炎初期沒有症狀,部分病人會自身產生保護性的抗體,部分病人會出現食欲不振、肌肉痛、頭痛、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茶色尿等症狀,極少數的感染者會引發高死亡率的猛爆性肝炎。少數的成年病人,無法產生抗體就會轉為慢性帶原者,成人發展成慢性帶原者比例不足5%。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需要定期追蹤,可使用藥物來抑制病毒複製,避免讓長時間引起肝臟受損,引起慢性肝炎,而讓肝臟走向肝硬化、肝癌的悲劇。

   

B型肝炎主要由體液血液、經過親密接觸或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此外,打針、血液透析、針灸、刺青、紋眉、穿耳洞、共用牙刷或刮鬍刀、及性行為都有可能傳染B型肝炎;此外,如果孕婦是B型肝炎帶原者,在分娩時也可能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但是,B型肝炎不會經由一般日常飲食而傳染,而且,「B型肝炎帶原者」的餐飲從業人員也不會在執業過程中散播B型肝炎病毒。

    

肝癌只要發現得早,是可以治療的,而且效果不錯。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已相當進步,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肝動脈栓塞(傳統方式或載藥微球)、局部酒精注射、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光子刀、電腦刀、質子刀、釔90)、及免疫療法等。其中以前三種治療(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最為普遍。哪一種才是最好的選擇,則是因人而異,需要參考肝癌的大小、生長位置、腫瘤數目、是否有肝硬化或血管侵犯等狀況決定,換句話說,要採用哪一種治療,需要您的肝膽專科醫師做完整的評估後決定。

 

另外,肝癌最大的特性是容易復發(再長出肝癌),到目前為止,醫界還沒有方法能有效避免肝癌的復發,因此,無論接受任何治療,其後都要密切地接受追蹤檢查。

   

日常生活上要避免飲酒過量、濫用藥物及可能被化學致癌物汙染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病人、B型肝炎帶原者、慢性C型肝炎患者、一及二等親中有肝癌家族史者。

   

台灣位於亞熱帶,潮濕及高溫的環境有利黃麴菌生長,各種穀類、豆類及花生等,都可能因儲藏運輸過程不當,而遭受黃麴毒素污染。黃麴毒素可高度致癌,其他毒素如化學污染及農藥殘存也都有可能,環境及食品衛生不可忽視。

   

常見成因包括: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易形成肝癌,當肝癌腫瘤小於3公分內,大多不會有明顯不適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右上腹悶痛,可局限於右上腹也可以放射到背部上方或肩部,其次是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而通常肝癌早期並不會有黃疸,一旦病患出現黃疸時,多半已進入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