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社頂托高民俗消失百年
【本報記者陳明道屏東報導】墾丁社頂部落居住一群原住民,最近尋求恢復登記原住民,其實不要忘了恢復只有社頂部落才有的托高民俗文化,昨日社頂部落總幹事蔡正榮表示,應先行恢復類似刺福球的托高民俗文化,才能讓大家瞭解早年巴丹族人在社頂,每年豐收祭必辦的托高,就是社頂人恢復原民身份的佐證,建請相關單位協助社頂人恢復舉辦托高,重現墾丁一大文化特色。
蔡正榮年近七旬,曾經歷任墾丁社區總幹事、二屆里長與社頂社區總幹事,從事社頂生態解說工作二十多年,充分瞭解社頂一草一木 ,可以寫一本社頂部落誌,昨日受訪表示二十五年前擔任墾丁社區總幹事,在社頂辦理「托高」文化活動,訪談耆老說這是早年原住民出草後舉辦人頭祭,供人刺中而享有勇士之名,後來改為刺福球,至今消失百年,已被人淡忘了!
蔡正榮提出社頂重現托高民俗文化,獲得劉還月老師的欣賞,認為有歷史價值,希望把辦理相片給他,最好把過程寫出來,還月老師認為很重要,是自發性的舉辦,他想為社頂制作微電影。蔡正榮說,因承辦過程很曲折,劉老師很佩服我的勇氣,並在當場訓斥解說員牽拖(沒人幹吭聲),因他們說辦「托高」會把族靈與鬼神請出而請不回去,讓社頂死很多人,僅是一個文化活動,造成如此大的困擾,有人說要恢復原住民母語,老師說:那是表相,如沒有文化的傳承就失去根,仿如浮萍到處漂流。
劉老師紀錄這一段托高活動,透過五年祭輪流舉行的次序,很容易將龜仔甪社和其他排灣族各社連結在一起,但個人在恆春半島的田野調查,卻發現,同樣舉辦五年祭的豬勞束社,並不在斯卡羅族的本社內,而是在有「巴丹祖」傳說的社頂社,似乎與龜仔甪社人來自巴丹群島的說法,多少可以有一些連結。

社頂部落總幹事蔡正榮表示,應先恢復類似刺福球的托高民俗文化,才能讓大家瞭解早年社頂祭典文化。(檔案照)

早年社頂原住民舉辦托高,後來改為刺福球,類似今年滿州收穫祭刺球規模,至今消失百年,已被人淡忘了!(檔案照)

早年社頂原住民舉辦托高,後來改為刺福球,類似今年滿州收穫祭刺球規模,至今消失百年,已被人淡忘了!(檔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