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第一本琅嶠煙雲公路故事書出版
【本報記者陳明道屏東報導】臺26-琅嶠雲煙即將於五月二十日在台北市恆春古城文化發展協會發表,作者琅嶠文史工作者念吉成昨日到鎮公所邀請鎮長尤史經、前故鎮長龔新通遺孀龔范蓮理參加簽書會,公所主任秘書尤光彬認購第一版臺26-琅嶠雲煙數十本,供尤家子孫閱讀先人在恆春開墾及創業維艱。
公所主任秘書尤光彬是恆春尤家第五房子孫,昨日看到這一本書作者念吉成授權台北市恆春古城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王敏勳付印,定於五月二十日在台北發表新書臺26-琅嶠雲煙的作者念老師,昨日受訪表示起筆的動機,來自先叔父尤保生遭日本人送到南洋當軍夫,僅活到三十歲葬生海外,於是觸發他花費十八年的歲月,田野調查當年充作軍夫過程。
臺26-琅嶠雲煙的寫作開端恆春軍夫葬生海外開始落筆,念吉成追思先叔是恆春尤家第四房第六代尤保生(大正四年1915年生於高雄州恆春郡恆春街上大平頂22番號,約今茄湖里),就讀日治時期的車城公學校,經耆老六年同窗家住車城的林勝源夫婦生前口述六年都是第一名優等生,因1943自願南洋當軍伕,據養母李貴蘭生前口述,自1943到1945二年內仍有海外轉來報平安的信,卻在臺灣光復後證實葬生海外。
經念吉成 2005年為老養母李貴蘭年前整理房間內,才在床頭櫃內小抽屜找到了當年他在恆春郡役所上班,由郡役所1938年官方所拍臺籍出徵軍伕完整照片及1936一本半年半官方恆春半島斷代史的老日記,念老師因受優等生的保生叔相隔六十二年穿越時空的交付,而從此採集恆春半島人文十八年,撰寫這一本穿越二世紀,有血有淚的大時代變亂故事。
歷經日本殖民地的恆春半島後來開闢臺26線,歷經上百年的恆春大時代可歌可泣故事,全寫進琅嶠雲煙,就是念吉成採集在臺26線公路原臺1縱貫線公路的人與事,也是臺灣第一本以公路為骨架,發生多元族群及公路人等的故事為主軸,更以恆春半島的族群人文為範圍,念吉成拋出一塊磚,期待能引出許多美玉來,這也是文史工作者念老師從事文史工作二十年來的期待。

臺26-琅嶠雲煙即將發表,作者念吉成(左)獲公所主任秘書尤光彬(右)認購第一版臺琅嶠雲煙數十本。(記者陳明道攝)

2009.11所攝--尋昭和11年尤保生老日記。(念吉成提供)

1936年尤保生--恆春郡役所。(念吉成提供)

尤保生小學同學-解開史料謎底的耆老99.11.07。(念吉成提供)

邀請鎮長尤史經、前故鎮長龔新通遺孀龔范蓮理參加簽書會。(念吉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