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喘不過氣、心律不整當心是肺水腫徵兆 張景涵提醒洗腎及心衰竭患者應注意水分的控制

2022-12-23 17:48 顏大堡 記者

【本報記者顏大堡台南報導】慢性腎臟病與心衰竭患者,稍不注意水分的控制,容易引發「肺積水」,若不即時就醫,恐造成器官受損,甚至威脅生命安全,衛福部新營醫院急診科醫師張景涵提醒洗腎及心衰竭患者應注意水分的控制,慢性病患者需按時吃藥,並依照醫師指示固定時間回診追蹤,如有呼吸困難等身體不適的情形,需盡快由家人陪同至鄰近醫院就醫。

張景涵表示,「肺水腫」又稱「肺積水」,是指當肺臟的微血管壁出現受損,組織液或血液滲入肺部造成積水。病人可能伴隨嚴重的咳嗽、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血氧濃度下降或是冒冷汗/盜汗等症狀,醫師需要排除肺臟中過多積累的水分。急性肺水腫常因急性心肌梗塞、慢性心臟衰竭的急性惡化,輸液過快或過量而引起。好發群族為冠心症、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症、高血壓、急性肺損傷、大面積燒燙傷、腎臟病及深層靜脈血栓,可透過床邊超音波、胸部X光、抽血診斷。

肺水腫的治療以供給氧氣為第一原則,先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並調整姿勢,使病人維持坐姿,根據情況斟酌採用藥物治療。藥物以利尿劑為主,或使用擴張血管的藥物,試圖將體內的水腫情況排除。如果伴隨腎臟病的症狀,則需緊急洗腎。

張景涵指出,68歲的洗腎婦人突感呼吸困難、急喘、合併有端坐呼吸的現象,於半夜緊急至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血氧濃度81%,經診斷為急性肺水腫,醫師立即安排入住加護病房密切觀察,並會診腎臟科醫師進行緊急洗腎,緩解病人呼吸困難合併低血氧的狀況。經治療後,病況持續改善,兩天後轉入普通病房,3天後順利出院。

張景涵提醒洗腎及心衰竭患者應注意水分的控制,避免「肺積水」的發生。(記者顏大堡攝)

張景涵指咳嗽、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血氧濃度下降或是冒冷汗/盜汗是「肺水腫」常見的徵兆。(記者顏大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