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產業機械化觀摩會恆春登場

2022-11-22 15:14 陳明道 記者

【本報記者陳明道屏東報導】高雄改良場戴順發場長、恆春鎮農會林順和總幹事、農糧署南區分署長羅正宗與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昨日十時於恆春鎮農會五里亭示範田區,恆春鎮農會協辦「洋蔥產業機械化作業示範場域觀摩會」。展示並操作日本進口洋蔥移植機與築畦機,也展示洋蔥挖掘機械,發現洋蔥移植機效能比人工移植多十倍,二人操作一天完成一甲地洋蔥移植,農會總幹事林順和表示配合就地育苗及運用智慧田間管理,可有效控管洋蔥生產品質及產量提高,增加恆春區洋蔥外銷競爭力。
恆春移植洋蔥業已完成七成面積,農會預估人力短缺,需推廣洋蔥產業機械化,為協助洋蔥產業機械化,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昨日在恆春機場的洋蔥田區,舉辦洋蔥產業機械化作業觀摩會,由高雄改良場戴順發場長主持,集結產、學、研單位所研發及進口的各項洋蔥機械設備,讓洋蔥栽培農及業界更了解現有機械設備及機械化作業的好處。進一步蒐集了解農友及業界人員對各項設備整合後的意見,以供產學研單位日後持續研發改善,將有助於減緩農村勞動力短缺所造成的產業瓶頸。
戴場長報告洋蔥為臺灣重要經濟蔬菜,種植面積曾經高達約2,738公頃,產量約62,175公噸。主要產區位於屏東縣(恆春鎮、車城鄉及枋山鄉)、高雄市(林園區)、雲林縣(東勢鄉)及彰化縣(伸港鄉)。洋蔥係屬勞力密集之產業,而我國因勞力結構問題,洋蔥產業急需機械化協助,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市場競爭力。
洋蔥從育苗移植到採收栽培過程中,所需作業項目很多,如種植、噴藥、中耕鋤草、施肥及採收搬運;除種植及採收外皆已機械化作業。而洋蔥種植及採收所需之勞動力又最多,再加上農村勞動力短缺及老年化,因而農忙期雇工困難,工資亦逐年升高,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且不利於市場競爭力。昨日展示並解說目前用於洋蔥整體產業的機械設備,實地操作及展演洋蔥移植機及築畦。吸引各地蔥農觀摩並提出做好育苗前置作業等建言。

 

洋蔥產業機械化作業示範觀摩會昨日在恆春洋蔥田展示,並操作洋蔥移植機效能比人工移植多十倍。(恆農提供)

洋蔥產業機械化作業示範觀摩會昨日在恆春洋蔥田展示,並操作洋蔥築畦機更有效率。(恆農提供)

高雄農改場研發及進口的各項洋蔥機械設備,昨日潘講師在恆春洋蔥田區解說各項機械效能。(恆農提供)

高雄農改場昨日在恆春洋蔥田區,舉辦洋蔥產業機械化作業觀摩會,由戴順發場長(右)主持,恆農林總幹事(中)協辦。(恆農提供)

恆農總幹事林順和(右二)表示配合就地育苗及運用智慧田間管理,可有效控管洋蔥品質及產量提高。(恆農提供)

高雄農改場昨日在恆春洋蔥田區,舉辦洋蔥產業機械化作業觀摩會,由戴順發場長(中)主持,恆農林總幹事協辦。(恆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