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生館成為珊瑚方舟

2022-11-17 18:25 陳明道 記者

【本報記者陳明道屏東報導】打造海生館成為珊瑚方舟,海生館日前受邀至2022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分享珊瑚研究成果。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成立二十多年來,長期致力於珊瑚研究與保育,在海生館研究基地的水族中心裡,更繁養殖了超過四十種珊瑚、個體數超過2萬株以上。館方的研究人員也積極發展珊瑚組織、胚胎、卵子、共生藻冷凍保種技術及與世界級的方舟計畫接軌簽訂合作備忘錄,將珊瑚的遺傳物質進行冷凍保存,目前已經保存超過五十種,並持續累積中。海生館未來將致力於耐熱珊瑚的選殖與培養,希望能打造海生館成為珊瑚方舟(Coral Ark),在海生館進行珊瑚活體養殖、基因庫、種源庫保存。
近年來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在全世界發生的多次大白化事件,據專家預測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超過攝氏二度,在西元2050年前有超過九成的珊瑚將消失。台灣位於珊瑚金三角的頂端,具有高達558種石珊瑚及291種的八放珊瑚,但近十年來,在台灣南部墾丁地區、蘭嶼、小琉球及澎湖南方四島,多次發生大規模白化事件,尤以2020年為劇,今年度亦因水溫驟降或持續高溫均在各地有珊瑚白化的發生。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積極參與於埃及城市沙姆沙伊赫召開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7),提出呼應主辦國埃及積極推動的珊瑚復育議題,海生館受邀在其舉辦的周邊會議中的島嶼行動倡議座談中分享相關研究成果,海生館由副館長陳德豪親赴埃及,同場分享台灣培育耐熱珊瑚種苗與基因保存的研究進展。副館長陳德豪表示,海生館將致力於耐熱珊瑚的選殖與培養,希望能打造海生館成為珊瑚方舟(Coral Ark),由並期待攜手政府單位、關心環境議題的企業與國際組織,將相關成果應用於復育野外受損失能的珊瑚礁,獲得熱烈回響。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右)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中)與POGO代表Margaret Leinen(左)針對珊瑚議題交流。(海生館提供)

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博士於COP27 Action Hub 分享台灣培育耐熱珊瑚種苗與基因保存的研究進展。(海生館提供)

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博士於COP27 Action Hub 分享台灣培育耐熱珊瑚種苗與基因保存的研究進展。(海生館提供)

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博士於COP27 Action Hub 分享台灣培育耐熱珊瑚種苗與基因保存的研究進展。(海生館提供)

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博士於COP27 Action Hub 分享台灣培育耐熱珊瑚種苗與基因保存的研究進展。(網路直播畫面)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分享珊瑚研究成果。(網路直播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