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優雅的老化 心境最重要 洪鈞培講座

2022-05-27 20:04 鍾春蘭 記者

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表示,老後健康與否的關鍵在於「心境」是否活躍。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5月7日邀請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教授主講『高齡健康・快樂生活』,陳亮恭教授以其多年從事高齡醫療、教學、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聽眾獲益良多。

 

面對「老化」這件事,當你選擇「活躍老化」、「優雅老化」時,首先就要建立「不服老」的信念。老年人保持心態年輕快樂有利於健康,已被科研機構反覆證明:美國耶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曾對七百多名7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為期11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態度積極的老人更容易從病痛中恢復。其中,開朗樂觀、不服老的人從嚴重病痛中完全恢復的可能性高達 44%。

 

不服老讓老人的思維不受限,勇於面對困難,心態也更加樂觀開朗,而這些因素都可能延長壽命。

 

因此,老年人在心理上應該不服老,保持一種永遠年輕健康的心態,樂觀向上、興趣廣泛、追求美好。當然,如果你不服老,就不容易老,就有許多抗老化的行動得做。

 

「心境不同,行為就會不同。」陳亮恭醫師提及,這些老人家是真的活出自己生活的樣貌,同時也帶出新興產業,也就是專門為年長者量身訂做的時尚相關的設計及產品。

 

因應平均年齡延長,為了要讓身體更強壯、肌肉更有力量,避免走上失能的道路,建議健康長者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2~1.5公克」蛋白質。想攝取足夠蛋白質,陳亮恭醫師指出,蛋白質要聰明吃,人本來就是雜食性的動物,要學會搭配各種食材,才能有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含量。

 

2025年的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是,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該怎麼變老,或是變老之後的生活應該怎麼過;如何因應未來超高齡社會的各種挑戰,饒是台灣社會迫在眉睫的重要議題。

 

雖然老化可能出現衰弱的症後群,但衰弱跟失智症一樣,就算常發生在長輩身上,也不代表是長輩老化的正常現象,更可能造成許多生活問題。已經有許多研究提到,衰弱除降低長輩生活品質與自理能力外,衰弱長輩的認知功能障礙、跌倒機率、死亡率都比健康老人高3到5倍以上;衰弱也被認為是骨折、譫妄或尿失禁等症後群的前兆。只有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治療,長輩才有機會早點恢復功能,避免衰弱導致的不良預後。

 

目前普遍認為最有效預防衰弱的方法,是改變生活型態與規律運動。

 

補充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例如豆漿、牛奶、起司、蛋類、雞肉、魚肉、牛肉等,也  可同時預防肌少症!

 

均衡飲食,補充營養:吃的營養兼顧,尤其注意飲食質地!

 

規律運動:運動有益身體健康,可以促進肌肉的協調與平衡、減少跌倒機會、延緩身體功能的衰退。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抽菸、酗酒、肥胖等生活習慣的改善。

 

社群團體活動:多參加社群活動,有助年長者適應環境、保持身心狀態的均衡。

 

積極控制慢性病:慢性疾病會與衰弱產生惡性循環,平時要認真控制血糖、定期回診配合用藥。

 

配合預防接種:定期注射流感、肺炎鏈球菌等疫苗,預防疾病風險。

 

因此往預防醫學的方向思考,歸納出三個亟需重視的要素:維持體能、訓練腦力、活絡人際關係,也就是陳恭亮一直在推動的三力生活:腦力、體力、社會力。

 

第一個是腦力。老人失智症是臥床原因的第一名,所以要想辦法避免腦力退化,

 

有一個信念是:保持好奇心、樂於學習,什麼都可以去嘗試。

 

生活中有太多可以經驗、思考、學習,心態上要永遠把自己當成學生,不斷地探索學習、延伸生活觸角,投入你所熱愛的事,自然能延緩大腦退化,為你的人生創造更多可能性。

 

第二個是體力。中高齡者發生跌倒,或者肌肉、關節、脊椎有狀況的人太多了,要預防這些狀況,就要強化體能與肌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設定運動目標,並開始認真執行。要活就要動,運動是延緩失能與老化的良方,不管到幾歲都不要停止。

 

最後是社會力:社會力就是社交活動、人際關係,包括:家人、朋友、夫妻、親子、同事、社群等關係。社交生活對年長者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透過社會連結的過程,可以結交朋友、拓展人際關係、增強個人資源,同時獲得自信、快樂、成就感及自我價值感。

 

研究證實,社交活躍的人通常擁有較佳的健康狀態、智力及記憶力,可降低失能或失智的風險。可見社會力、體力、腦力三者互為影響,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