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醫院外科醫師程榮輝「自體組織及人工網膜合併修補術」榮登國際「外科前瞻學術期刊」

2022-04-01 16:35 顏大堡 記者

【本報記者顏大堡台南報導】衛福部新營醫院外科醫師程榮輝改良傳統疝氣手術,新創「自體組織及人工網膜合併修補術(TMC Repair)」,讓疝氣手術更為精準與完美,榮登國際知名的「外科前瞻學術期刊」,程榮輝表示,「自體組織及人工網膜合併修補術」讓疝氣手術的併發症減少、復發率低、傷口小、免拆線,術後即可下床走動返家,患者甚至可在手術過程中高歌。

程榮輝指出,疝氣俗稱脫腸、墜腸、大小仙或大卵泡等,是腹腔內部份臟器經由組織上的異常或缺損,造成了不正常突出的現象,一般好發於鼠蹊部(腹股溝)處。

程榮輝說,疝氣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先天性原因由於胎兒末期「腹膜鞘狀突」未完全封閉,保持不正常的開放狀態,因此,腹腔內的臟器如網膜、卵巢、盲腸,尤其是小腸,在腹部壓力增加時,便會經由這個不正常開放的腹膜下墜,通過腹股溝抵達陰囊,形成疝氣。後天性原因則由於腹股溝後腹壁的筋膜或肌肉變弱,在腹壓增加時,腹腔內的臟器便由此變弱的腹壁層突出,形成疝氣。

程榮輝表示,典型的疝氣症狀是當腹部用力時,在腹股溝或陰囊部位有隆起腫大,而不用力或睡覺的時候就消失不見。當疝氣發生時,一般的患者會有程度不等的腹部疼痛及腹部下墜感等,最嚴重的會產生腸阻塞,造成腸壞死、腹膜炎、敗血症而死亡,其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開刀。

程榮輝說,傳統疝氣手術大多利用人工網膜將不正常開放處封住,或利用自體組織進行修補,「自體組織及人工網膜合併修補術」便是結合上述兩項技術,不僅利用人工網膜將不正常開放處封住,同時針對較薄弱的自體組織進行修補,由於手術利用微創技術,也稱為「微創疝氣手術」,讓疝氣手術的併發症減少、復發率低、傷口小、免拆線,術後即可下床走動返家,快速回到日常工作崗位,大大提升了術後的舒適生活品質,更顛覆一般疝氣開刀必需住院的刻板印象。

程榮輝新創「自體組織及人工網膜合併修補術」技術,榮登國際「外科前瞻學術期刊」。(記者顏大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