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提倡稻草文化創新加值概念 推廣稻稈編織日本「注連繩」

2021-01-22 18:16 顏大堡 記者

【本報記者顏大堡台南報導】台南市擁有全台最大耕地,每年稻作面積廣達2萬4千公頃,年產稻米約16萬噸,同時也留下約16萬噸的稻草,其中的9成稻草重新回歸稻田當肥料,而為宣導稻草再利用,提升附加價值,台南市政府農業局邀請六甲區農會及台灣稻藝工坊,共同提倡稻草文化創新加值概念。

農業局農務科長蘇信姿指出,台南種稻除了生產優質好米外,稻草也是有相當多用途的資源,過去,農民往往因一時方便,便在田間焚燒稻草,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更造成污染。

蘇信姿說,稻草可當作有機質肥料、鋪蓋果園的有機資材,也可以用來作為文創產品的材料,透過藝術與文化創作提升稻草價值,讓稻草與土地連結,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回歸土壤,或創作藝術品推廣至全台,甚至世界各地,讓更多人知道台南擁有好米、好稻草及好文化。

台灣稻藝工坊創辦人張淑娥表示,「注連繩」在日本做為趨吉避凶的界限與象徵,也是神社與家戶過年時必備的裝飾,就如同台灣春節貼春聯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淑娥說,台灣稻藝工坊推廣各式稻草手工藝,不僅善用濃村綠色資源,形塑屬於台灣的在品牌形象,更活絡稻草經濟價值,創在在地產業。

南市農業局邀請六甲區農會及台灣稻藝工坊,共同提倡稻草文化創新加值概念。(記者顏大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