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無息的隱形殺手-骨質疏鬆

2020-09-11 17:49 顏大堡 記者

【本報記者顏大堡台南報導】骨質疏鬆常被喻為長輩的「隱形殺手」,因骨質疏鬆患者常有多喝牛奶、多吃小魚乾、服用乳鈣就可改善的迷思,衛福部新營醫院骨科醫師林孝儒指出,骨質疏鬆已是國人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疾病,一旦發生,可能增加死亡的風險。

林孝儒指出,依照台灣平均壽命計算,約1/3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1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肢骨折,其風險高於乳癌、卵巢癌和子宮癌;男性也有1/5的風險,且風險高於前列腺癌。發生過1次骨質疏鬆骨折後,約50%患者將會再發生第2次骨折,而每次骨折後,再出現新骨折的風險呈指數形式增高。

林孝儒說,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同時具有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器官移植、癌症、腎臟透析患者,髖部骨折風險相對增加。依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1年內之死亡率女性約為11.2%,男性則高達18%,死因以長期臥床引發之感染為主。

林孝儒表示,骨質流失是隨著年齡老化必然會面對的問題,很多人多認為是正常的退化現象而未加以注意,直到發生骨折時,才發現骨質疏鬆的程度已相當嚴重。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林孝儒說,除了定時的骨質密度檢查外,平時應多吃高鈣食物,如牛奶、豆漿、乳酪、堅果、小魚乾,每天晨昏最好能各曬15至20分鐘的太陽,還要搭配適度的運動。

林孝儒還建議,民眾可以改善日常生活行為,戒菸、戒酒和減少含咖啡因飲品,去除危險因子、增加鈣和維生素D3攝取量、從事荷重運動、肌力增強運動和平衡訓練,強化骨量和體能並改善居家及公共環境,使用防護設施,以防範骨折。

林孝儒還提供4個危險信號供民眾自我檢查參考,1、身高跟年輕時相比少4公分。2、體重過輕、BMI小於18.5或是年紀減體重小於10。3、站著的時候,頭枕部與牆壁的距離大於3公分。4、肋骨下緣與骨盆小於2公分或是1指幅。如有以上症狀,建議及早至骨科門診進行檢查。

林孝儒強調站立時,頭枕部與牆壁的距離大於3公分時,可能就是骨質疏鬆的危險信號。(記者顏大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