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光之境.無限之音》4月12日台北登場
【本報記者鐘翠珠台北報導】《無光之境.無限之音》公益音樂會4月12日台北登場!邀社會一起聆聽靈魂的聲音、感受真實的溫度。

▲《無光之境.無限之音》2025 Rotary DEI 公益音樂會將於4月12日登場,視障學生與專業管樂團共演,全台首創,共融感動齊發。
在這個節奏快速、資訊爆炸的社會裡,人們愈來愈難得停下腳步感受身邊的細節與情感。我們被績效、目標與通知推著走,忙著「完成」,卻忘了「感受」。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即將舉辦的音樂會,試圖用最單純卻最深刻的方式,喚醒社會的溫度與覺知。
《無光之境.無限之音》2025 Rotary DEI 公益音樂會,將於 2025 年 4 月 12 日(六)18:20 於台北車站演藝廳登場。這場音樂會最大的特點,是由視障學生與專業管樂團首度同台演出,全台首創,也極具挑戰性與意義。主辦單位由臺北市立啟明學校與國際扶輪 3481 地區第十一分區、大世紀扶輪社攜手策劃,期望透過這場音樂盛會,邀請社會一起慢下來、聽見那些平常被忽略的聲音。

▲《無光之境.無限之音》音樂會演出學生之一,以小提琴詮釋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來自啟明學校的視障學生們,正用音符跨越視覺限制,帶領社會重新看見生命的多元與光芒。
《無光之境.無限之音》2025 Rotary DEI 公益音樂會將於4月12日登場,視障學生與專業管樂團共演,全台首創,共融感動齊發。報名與贊助詳見Accupass 搜尋《無光之境.無限之音》(圖片提供:大世紀扶輪社)。
這不只是一場音樂會,也是一場社會運動的啟動。音樂雖無言,但在這場演出中,它成為最有力的發聲。對於許多視障學生而言,站上舞台不只是表演,更是對世界的一種宣告:「我們值得被看見,也值得被聽見。」
「我們辦這場活動,是想提醒大家:你有多久沒有專心聽一段音樂?有多久沒有真誠地注視一個生命?視障孩子的表演,會讓你記得,感動的力量從來不需要華麗的視覺,只需要一顆願意感受的心。」主辦單位如此說道。
臺北市立啟明學校是台灣唯一專為視障學生設計的特殊教育學校,橫跨幼兒、國小、國中、高職與高中等五大學部,設有音樂科系,致力於透過藝術教育開展學生的潛能與生命力。本次與扶輪社的跨界合作,是一次藝術與社會的深度連結,也是教育走入公共空間的重要里程碑。

▲北市立啟明學校音樂班與沐樂管樂團共同演出,圖為學生們於校內練習場地排練情形,全台首創視障生與樂團共演模式,展現無限的潛能與默契。
音樂會命名為「無光之境.無限之音」,不僅是對視障學生處境的詩意描繪,更傳達他們用音樂感知世界、與世界對話的力量。
這場音樂會承載著更深遠的社會使命。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活動,喚起政府對視障福利與友善空間政策的關注,進而推動更多支持視障者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的公共措施。
同時也落實國際扶輪「DEI」核心理念——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Inclusion(共融),以實際行動呼應全球對於多元與包容的期待,透過藝術這條路,讓原本看似邊緣的孩子,成為社會舞台上的主角。